支教团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交叉联动优势,联合机械、信息技术、艺术设计等学科师生团队,精心开发特色红色课程,使红色教育摆脱传统说教模式,真正“活”起来。
在“童走长征路”红色之旅中,学生们化身英勇无畏的 “小红军”,在模拟的长征场景中跨越“铁索桥”、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体能,更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根。
在“VR红色科技”创新体验课程中,支教团借助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探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818 生命工程”,重温“毛主席语录塔”背后的历史故事。学生们仿若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于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中,真切感受其庄严与崇高,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在“非遗里的红色故事”文化工坊中,支教大学生以“津疆连心”为主题,创作国画,将象征团结的石榴与天津代表美好的月季共绘于纸上,展现出津和两地紧密相连的深厚情谊。同时,打造民“风”文化角,师生共同制作的传统灯笼下悬挂着小学课本中的古诗,灯下书签写着趣味盎然的童趣灯谜,轻触按钮,便能听到诗歌朗诵。通过非遗艺术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画卷,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